摘要:文举之才,文举,字孟升,东汉末年陈郡扶乐(今河南太康)人。少时博通经书,善作文,口才出众。灵帝时,为太尉杨赐举荐,任平原相。他以病辞归乡,后刘备三次亲自上山拜访...
团购V信:1808
98287O
文举之才
文举,字孟升,东汉末年陈郡扶乐(今河南太康)人。少时博通经书,善作文,口才出众。灵帝时,为太尉杨赐举荐,任平原相。他以病辞归乡,后刘备三次亲自上山拜访他,他才答应出仕。刘备谋士徐庶和诸葛亮都对他极为器重。然而,他因不愿为曹操效力而辞去职务,醉终病逝于家中。文举之才,不仅在于他的学识与口才,更在于他那坚定的节操和高尚的人格。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,成为后世称颂的典范。
文举是什么意思?
“文举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wén jǔ。它主要有两个含义:
1. 可以指东汉著名文学家孔融的字。据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记载:“融字文举,鲁国人。” 在这里,“文举”即孔融的字,而“鲁国”是他的籍贯。
2. “文举”也常被用作“孔融让梨”的典故的代称。这个典故讲述的是孔融小时候,孔融主动把大的梨让给了兄弟,自己选择了醉小的一个,从而体现出他的谦让和礼貌。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,用来教育子女要懂得尊重长辈和谦让他人。
综上所述,“文举”既指孔融的字,也借指孔融让梨的故事或精神。
文举是什么意思
“文举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wén jǔ。它主要有两个含义:
1. 指善文词的人:这一解释源自于汉·班固的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,其中提到“上书文辞不逊”,后来“文举”就被用来指代那些擅长文学或文章的人。
2. 指知名人士:在更广泛的语境中,“文举”也可以泛指那些在文化、艺术或学术领域有显著成就和影响力的人物。
此外,“文举”还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孔融的字。在古代,尊贵或重要的人物常以字来称呼,因此“文举”也是孔融的别称。
综上所述,“文举”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,但通常都与文学、文化或学术成就有关。
购房V信:18O882847
0